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31|回复: 14

[求助] 一道力学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PROE有元分析下.

[复制链接]

50

主题

317

回帖

8

威望

高工

积分
522
发表于 2009-6-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用手算法,大家在分析的时候是如何正确建立分析模型的(手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与分析模型建立的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如图,你可以将自己手算的结果和采用PROE分析的结果相比较下,看看有多少误差.此题中我是给了力和零件2的尺寸的,用PRO是来分析下这个零件2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的,而我们在搞设计的时候往往是知道零件2受力的大小,而要求你去设计零件2的尺寸,PROE 有没有办法帮我们去计算这个直径尺寸呢?
f.JPG

27

主题

204

回帖

7

威望

工程师

积分
303
发表于 2009-6-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观点

楼主这样很直接,似乎是要大家在帮你完成作业一样。
你的题目并不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
与其等别人还不如自己扎实的从基本学起。
给予别人多自己收获就更多
西门小庆.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17

回帖

8

威望

高工

积分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作了,采用的方法是将模型曲线化(不过这样是过于理想化),将模型实体化后分析的结果就和曲线分析的不一样,最大应力采用曲线受算发我计算出来结果是168.0821mpa,PROE曲线有元法,167.997mpa,如果采用实体分析的话,你看看有什么不同.

[ 本帖最后由 good0311 于 2009-6-3 15:43 编辑 ]

曲线模型法

曲线模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17

回帖

8

威望

高工

积分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看那个最大应力同采用曲线法和手工计算法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我是这样分析的,采用曲线模型的时候,模型长度方向和截面直径比值过小,将一端看成一点固定的分析方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出现了,曲线法和实体法结果的差异.有没有高人可以采用手算法计算出来呢?

实体化模型分析

实体化模型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17

回帖

8

威望

高工

积分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说了,我要求的是两个零件结合处最大的应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69

回帖

62

威望

高工

积分
829

希望之星勋章

发表于 2009-6-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说话真有逗,没看明白,
你看看那个最大应力同采用曲线法和手工计算法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我是这样分析的,采用曲线模型的时候,模型长度方向和截面直径比值过小,将一端看成一点固定的分析方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出现了,曲线法和实体法结果的差异.有没有高人可以采用手算法计算出来呢?

说的是用梁模型(beam)来分析的吧,当然理想化模型和实际模型会有差别的。
1.jpg
见测量1
2.jpg
3.jpg
实际模型在接触的最上沿的测量值
4.jpg
匆匆的分析了下,等回家好好看看。
上帝也疯狂!再怀念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17

回帖

8

威望

高工

积分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实体分析的时候是把力加在了一条直线上,楼上的是把力加在了一个体积区域吧,就是这里我有点不太明白了.如果是一个平面物体接触圆柱体的话应该是线接触吧.另外有没有人将零件一和零件二作为组件的时候,再对零件2进行分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69

回帖

62

威望

高工

积分
829

希望之星勋章

发表于 2009-6-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实体分析的时候是把力加在了一条直线上,楼上的是把力加在了一个体积区域吧,就是这里我有点不太明白了.如果是一个平面物体接触圆柱体的话应该是线接触吧.另外有没有人将零件一和零件二作为组件的时候,再对零件2进行分析呢.

如果是平面物体作用在圆柱体上,是线接触,但是你怎么就知道是平面物体呢?用梁(理想化)分析的时候力是线载荷,而实体呢,还是线载荷?呵呵
线接触的特点是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在工程上是很忌讳的,很多这种例子的。
另外那3000N力是加在曲面域上的,而不是体积域。当然要根据情况。

[ 本帖最后由 iampopdeng 于 2009-6-4 09:08 编辑 ]
上帝也疯狂!再怀念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69

回帖

62

威望

高工

积分
829

希望之星勋章

发表于 2009-6-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你分析的是件2的受力,而不是件1,因此就用不到件1.
如果还要考虑过盈接触的话,可以组件分析,不过过盈的设置要正确。
上帝也疯狂!再怀念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17

回帖

8

威望

高工

积分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组件的时候是如何分析呢,俺还没有研究明白.
另外在凸轮机构中面和线的接触也是存在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部分资源为网友搜集或发布,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站内所发布的资源,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手机版|小黑屋|野火论坛(©2007~2025) ( 苏ICP备11036728号-2 )苏公网安备 32039102000103号|站长QQ28016688

GMT+8, 2025-8-18 14:11 , Processed in 0.143471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